在當今健康意識日益提升的社會中,益生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,尤其是在小兒科診間,許多父母都會詢問:「益生菌能解決小孩的過敏問題嗎?」針對這個問題,臺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教授提供了專業的見解。在黃主任的觀點中,雖然從理論上來說,益生菌對改善過敏的效果是有可能的,但因為每個人的腸道需求和菌種組成不同,因此家長們購買時得要留意,避免落入廣告圈套吃了無效又浪費錢。
益生菌的基本概念
益生菌是指那些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,當適量攝取後,能夠改善腸道健康,進而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。研究表示益生菌能幫助改變腸道內的菌相,促進有益菌的增長,並抑制有害菌的繁殖。且部分益菌能生產人體所需營養,這樣的變化不僅能夠幫助改善腸道環境,還能對整體健康狀況產生正向影響。
不過,這些好處的實現並不是任何一種益生菌都能達成。黃主任進一步指出,人體的腸道菌羣組成極為複雜,不同個體的腸道需求不盡相同。因此,即使購買了調整體質的益生菌,實際上卻可能因為選擇了不適合的菌種或不適合導致無效。
免疫系統的複雜性
我們的免疫系統猶如一個複雜的網路系統,不同的成分相互交織、影響。有新聞採訪專研免疫疾病的成大醫院臨床醫學中心主任謝奇璋,謝主任指出:腸道菌種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。益生菌不僅能提高免疫力,還能調控免疫系統的平衡狀態,從而避免因失衡而引發的各類疾病。
研究顯示,腸道的健康狀態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包括生活習慣、飲食、壓力等。例如,長期熬夜、承受高壓、攝取過多高油脂和高糖分的食物,會使腸道中的有害菌增多,從而干擾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若補充合適的益生菌,就能可以幫助恢復腸道的健康,進一步改善免疫系統的調控功能,例如過敏、腸躁、便祕、甚至女性私密等問題。
購買益生菌的該注意的事項
購買前我們要瞭解到益生菌只是一種統稱,對人體有益的能幫助人體改善的細菌統稱為益生菌。
但購買時卻會發現益生菌並不如同廣告般有效。某些人可能在攝入益生菌後,免疫功能有顯著改善,而有些人卻未見效果,甚至出現症狀加重的情況。這種差異主要源於個體之間的基因差異,以及益生菌菌種的多樣性。
針對功能所需的益生菌會完全不同,若盲目選擇,便可能導致免疫系統的紊亂。這不僅浪費了金錢,更可能讓本來可以改善的情況變得更糟。因此,選擇適合的益生菌是關鍵。
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益生菌
面對市面上眾多的益生菌產品,消費者常常感到眼花撩亂。以下提供幾個選擇益生菌的小撇步:
認明菌株編號: 選擇益生菌產品時,務必認明產品標示上是否有清楚標示 菌株身分 及 菌株編號。國際上對於益生菌菌株都有明確的命名規範,完整的菌株名稱應包含「屬、種、菌株編號」。
例如,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中的 GG 就是菌株名稱。
了解菌株功能/種類:根據自身的需求,選擇具有相對應 功能 的 菌株。例如,過敏的人,可以選擇含有 Lactobacillus paracasei(副乾酪乳桿菌),一般稱為LP菌。
或是 Lactobacillus rhamnosus鼠李糖乳桿菌 (LGG) 的產品。而如果您希望提升免疫力,則副乾酪乳桿菌、鼠李糖乳桿菌。可能是更好的選擇。
想要幫助消化的人,可以選擇乳酸菌含有多種消化酵素的複合益生菌,例如相當有名的養樂多宮入菌就是。
注意活菌數: 益生菌產品的活菌數並非越高越好,而且重點在於「有效活菌數」。建議選擇產品標示有明確活菌數,且菌數在合理範圍內的產品即可,通常為100~300億左右才不會造成腸道菌群混亂。
檢視其他成分: 有些益生菌產品會額外添加益生質 (益生元)、膳食纖維等成分,可以幫助益生菌在腸道中生長。選擇時可以留意是否有這些加分成分。避免有糖份、香料粉等奇怪添加物。
選擇有信譽的品牌:選擇具有良好信譽、通過品質認證的品牌,品質較有保障。查看產品標籤上的菌株種類、活菌含量及其臨床研究(益生菌的有效專利)。也是挑選的重點。而專利部分是要針對益生菌的部分,
很多廠商拿包裝、包埋等技術專利一並附上,讓不知情的消費者購買,這點可能要多注意。而且最好專利號碼能夠可供查詢益生菌功效,這樣的"專利"才對消費者才是有正確的保障。
購買及保存方式審選:考慮產品的保存方式也很重要,絕大部部分的益生菌怕高溫、怕濕氣,因此選擇那些能保持活菌的產品,或者能以低溫保存以確保其效果。由於台灣環境
屬於高熱高濕狀態,若保存不當益生菌很容易失效。若不確定哪種產品最適合自己,諮詢醫療專業人士的意見,將有助於做出明智的選擇,讓您能夠充分發揮益生菌的健康效益。
飲食對腸道健康的重要性
謝主任強調,飲食在腸道健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。一般人可以透過調整飲食習慣來促進腸道內益生菌的增長。建議大家少吃紅肉,增加蔬果的攝取,這樣可以有效改善腸道環境,增加好菌的數量,從而增強免疫力。
此外,蔬果的攝取富有膳食纖維,能有助於益生菌生長,是健康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這些食品能夠提供腸道所需的好菌,幫助維持腸道的微生態平衡。
在調整飲食的過程中,還要注意避免高油、高糖食物的攝取,因為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會進一步促使壞菌的繁殖,抑制好菌的生長,從而對免疫系統造成負面影響。
免疫力與生活方式的關係
除了飲食,生活方式同樣對免疫系統影響深遠。長期的熬夜、過度的壓力、缺乏運動,甚至心理健康程度,這些因素都會反映在腸道菌羣的變化上。當生活方式不健康時,腸道內的壞菌往往會超過好菌,這時候就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調整。
保持充足的睡眠、適量的運動、減少壓力,都是提升免疫力的重要方式。心理健康同樣不能忽視,良好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能夠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,從而更好地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。
總結來說,益生菌對於提升免疫力及改善腸道健康的潛力是確實存在的,但選擇合適的益生菌則是關鍵。每個人腸道的需求不同,因此在選擇益生菌時,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科學的選擇。在日常生活中,透過調整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,我們同樣可以為腸道健康和免疫系統的平衡提供助力。
面對小孩的過敏問題,父母不妨從飲食和生活習慣著手,並與醫療專業人員合作,以便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健康解決方案。雖然益生菌的研究仍在發展中,但在科學的指導下,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更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。